汉语成语:声名狼藉

2022-08-14 16:51:01

245看看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 https://www.245kan.com

毅对曰:“……此四君者,皆为大失,而天下非之,以其君为不明,以是藉于诸侯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言其恶声狼藉,布于诸国。”

----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

秦始皇在世时,蒙恬、蒙毅倍受信任。蒙恬被派往北方,北筑长城而守藩篱。蒙毅则被封为上卿,参与国家军政大事。因秦始皇十分相信他们兄弟二人,当时朝堂官员都不敢与二人计较争论。

秦始皇死后,赵高和李斯用诡计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太子,因怕事情败漏,就捏造罪名派人赐秦始皇长子扶苏和蒙恬死。因为蒙恬从前曾处罚过赵高,赵高一直怀恨在心。扶苏自杀,蒙恬却不相信赐死,多次问派来的人,结果被派来的人软禁。

由于赵高经常在胡亥面前诋毁蒙恬、蒙毅,所以胡亥对蒙恬、蒙毅也没什么无好感,后来借口蒙毅阻挠胡亥继位而赐蒙毅死。蒙毅不服,辩驳道:“从前秦穆公杀死三位良臣(奄息、仲行和针虎)殉葬,又冤杀了百里奚,秦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,楚平王杀伍奢,吴王夫差杀伍子胥,这四个国君,都因杀害良臣,犯了大错,遭到天下人的指责与非议,所以他们的名声在诸侯各国间非常坏。用正道治理国家,就该不杀无罪之人,我劝你们不要乱杀……”

最终蒙毅被杀。胡亥又赐蒙恬死,蒙恬也被迫自杀。

史书在注解“以是藉于诸侯”时,用了“恶声狼藉,布于诸侯”这句话,此便是声名狼藉的出处。

秦穆公杀忠臣,秦昭王杀白起,吴王杀伍子胥。这几位国君杀害忠臣,此后他们便声名狼藉,被后代人所指责。由此可见,一个人的行为被他人看在眼里,他的所作所为会受到别人的评论。不能够因为自己一时的想法,而冲动地去行动。自己如果做了错的事情,会被世人指责评说,最后落得声名狼藉的下场,终归不善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灵石新闻网版权所有